LOGO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够创新性地解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学术或技术问题;能够对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的科研、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 学习年限

学制:3年。


三、 研究方向

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及研究方向的需要为每位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

教学方式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重视知识获取、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学术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五、 培养要求

研究生入学后完成以下环节:

1、入学教育

2、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3、助教、助研、助管或社会实践(完成其中两项,必须完成助研+其他)

4、参加20次学术活动

5、公开做一次学术报告

6、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及论文中期检查

完成课程总学分至少29分,学位课学分16学分。


六、 论文答辩要求

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的要求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2021修订版)》(贵大202162号)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2019修订版)》(贵大学位〔20196号)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选课方式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学位课

公共课

10657M101-1

英语(上)

52

2.0





学位课

公共课

10657M101-2

英语(下)

52

2.0





学位课

公共课

10657M1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学位课

专业课

081000M58

数字信号处理

54

3.0





学位课

专业课

081000M30

随机过程及应用

36

2.0





学位课

专业课

081000M36

信号检测与估值

36

2.0





学位课

专业课

081000M40

矩阵论

54

3.0





非学位课

必修课

081000M46

数字通信原理

36

2.0





非学位课

必修课

081000M56

图像处理与识别

36

2.0





非学位课

必修课

10657M1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非学位课

必修课

081000M47

时变信号分析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50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44

数据挖掘及应用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1M54

扩频通信原理及技术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2M31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51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49

通信系统与通信协议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43

DSP原理及应用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53

谱估计与谱分析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48

线性系统理论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1M57

软件无线电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1M48

光通信技术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54

进化计算及应用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1M41

网络编码理论与技术

36

2.0





非学位课

选修课

081000M52

传感器网络

36

2.0





培养环节设置一览表

环节代码

环节名称

学分

要求

03

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

0.5

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1个月(三选一)




04

助教

0.5

承担本科生一门课程1学期的助教工作(三选一)




05

发表论文

0.0

达到研究生申请学位的要求




06

助管

0.5

助管工作1学期(三选一)




07

入学教育

1.0

参加入学教育系列活动,考核合格




09

学术活动报告

1.0

参加学术活动报告不得少于20




11

学术报告

1.0

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1




15

科研实践

0.5

参加导师课题或承担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必选)




16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1.0

参加学校、培养单位组织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座谈会,学习相关资料,考核合格




33

立德树人

1.0

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